馬鈴薯,曾經是黑龍江省的一張名片。
1995年以前,黑龍江省是全國馬鈴薯生產第一大省。那時,不僅種植面積、總產量、出省數量居全國第一,并且都落第二“一大截兒”。近年來,黑龍江省馬鈴薯風頭減弱,種植面積在全國各省排名最低時排到15位,最好時僅第7;云南、貴州、四川、河北、甘肅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不斷趕超,有的單省面積甚至超千萬畝。
現實
打造馬鈴薯第一大省急需擴面積
“曾經”二字,道出了龍江馬鈴薯的今昔與興衰。目前,黑龍江省馬鈴薯無論是種植面積、單產水平還是出省數量、脫毒種薯覆蓋率,都與發達省份有較大差距。
但是,作為全國重要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科技創新平臺及人才培養基地,黑龍江省馬鈴薯的基礎優勢也顯而易見。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所長盛萬民說,國家馬鈴薯改良中心、國家種質克山馬鈴薯試管苗庫……幾乎所有國家級馬鈴薯科研單位都落戶在黑龍江省,黑龍江省不僅建立了推廣全國的馬鈴薯原原種高效生產技術體系,還建立了科學規范可復制可推廣的單產3000公斤/畝種薯綜合生產技術體系。近年來,馬鈴薯加工業已率先復蘇——全省從事馬鈴薯精淀粉、薯條、薯片、全粉等各類產品加工的企業總數達5000余家,其中5000噸以上規模加工企業39家,年處理原料薯能力600萬噸。
“當務之急是迅速擴大種植面積,把規模搞上去……”提及打造馬鈴薯第一大省,業內人士均力主首攻規模擴張。
形勢
馬鈴薯崛起機遇絕佳
從事30多年馬鈴薯育種栽培科研的高級農藝師、寒地黑土馬鈴薯研究所所長尹作全堅信,未來發展馬鈴薯,只有黑龍江最具優勢。“未來農業生產,水資源是最大的制約條件。縱觀國內,只有黑龍江一個省份,具備全境用自然降水生產馬鈴薯的條件。”尹作全說。
2020年11月,由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個國家正式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為中國馬鈴薯對外貿易帶來了絕佳的機遇和巨大的空間。
黑龍江馬鈴薯一季生產,品質好,因為可以窖儲,產地出貨從每年7月可以一直出到次年5月,穩定的貨源是構成貿易優勢的首要前提,這使我們在產地競爭中占據了貨源優勢。“種植超早熟馬鈴薯,最早在7月初就上市,比常規品種提前一個月左右,而此時,正是國內馬鈴薯供貨空當期。南方由于天氣炎熱無法生產,北方一季馬鈴薯還未收獲,青黃不接催生了市場需求、推高了市場價格,倒推種植效益翻番增長。”尹作全道出黑龍江省發展超早熟馬鈴薯大有可為的第三張王牌。
亮色
超早熟馬鈴薯
60天收獲畝效益2000元
經過近兩年的調研考察,今春,蘭西縣紅光鎮作出一項重要決策:由鎮村兩級干部帶頭出資入股,示范種植超早熟馬鈴薯500畝,“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同時,計劃用3年時間發展到5萬畝。
毗鄰呼蘭河的紅光鎮,有河灘地3.5萬畝,其中農民應分田5000畝,國有隊用耕地3萬畝,由各村對外發包,種植品種基本都是玉米。呼蘭河汛期通常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正是玉米灌漿的關鍵期,過水面積基本絕產。過去,這些耕地是幾年被淹一回,但近4年來,由于水大,幾乎年年被淹。“為了避開汛期水患,我們從選擇早熟作物入手,爭取在洪水到來前收獲,先后嘗試改種黏玉米、小麥等,效果不好。自打前年接觸到超早熟馬鈴薯,就一直跟蹤研究,先后到克山、內蒙古牙克石等地實地考察,組織專家進行技術培訓,邀請外地能手現身說法做效益比對,最后才作出這個決策。”鎮黨委書記郭朝臣說。
紅光鎮的決策動力還來自身邊的成功樣板。該鎮紅光村謝家崗屯村民欒慶有,去年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種了23畝超早熟馬鈴薯,4月27日種,7月初收,就60多天,畝效益達2000多元。這讓他大喜過望,今春早早就把種薯買了回去。
紅光鎮的情況并非個例。
從省氣象部門了解到,近十年全省夏季降水呈現變多的變化趨勢,尤其是2018年~2020年降水明顯偏多,1961年以來降水排在前四位的年份均在這十年出現,2019年降水量居1961年以來的歷史第一位。來自水利部門的數據顯示,全省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2881條。
據調查,僅蘭西縣境內呼蘭河兩岸的三個鄉鎮紅光、通江、太平川鎮,就有汛期季節性上水的“河灘地”12萬畝,全省有數百萬畝。由于氣候變化,其中一些耕地在仲夏時節連年受淹,農民苦不堪言。不種不甘心,種了怕被淹,萬分無奈。若在雨季到來之前完成收獲,這部分土地就可以成為一個全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這些耕地多土壤肥沃、腐殖質含量高,有很大部分,特別是含沙量高的地塊非常適合馬鈴薯生長,正好為擴大馬鈴薯種植規模提供了耕地保障。
蘭西鎮向陽村探索的薯菜套復種,給出超早熟馬鈴薯的另一個成功應用模式。經過近10年發展,該村已經建成核心區3500畝的薯菜套復種園區。
蘭西鎮黨委副書記郝天寶說:“向陽村的薯菜套復種模式主要是采取栽種早春馬鈴薯,復種秋白菜、蘿卜、小蔥等作物,為了調茬,有時套種香菜、白露蔥及各種小菜。早春馬鈴薯采取蔞式催芽、覆膜栽培技術,每年3月初在室內進行催芽,4月初移植到大田栽種,7月上旬開始收獲,這個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馬鈴薯上市時節,正好抓住了南方馬鈴薯已售完、北方馬鈴薯還沒成熟的市場空當期,價格非常好,每斤批發價能達到0.8元。基本上馬鈴薯和白菜復種,畝純收入能達7300多元;如果復種小蔥,畝純收入在4600元左右,所以村民都愿意馬鈴薯套復種秋白菜。馬鈴薯收獲后,7月下旬開始種植秋菜,這樣就實現了一年種兩茬作物。”
專家建議
多模式應用令超早熟馬鈴薯可堪重任
超早熟馬鈴薯打破了高寒地區農作物一年只能一季生產的傳統生產模式,除了在中南部地區發展薯菜、薯糧套復種和在季節性上水地塊推廣一季種植,超早熟馬鈴薯還有第三個應用模式:利用菜園子發展小規模大集群式的人工兩段式收獲模式,第一批馬鈴薯6月下旬就可上市,單價可達1.5元以上,畝效益至少3000元。
播種前40天,困種催芽;播種前15天,按芽眼切塊,埋土催芽;栽種時覆膜,再輔以促早熟調節劑的應用——超早熟馬鈴薯之所以能提前20多天甚至一個月上市,是良種良法共同發力的結果。
一個“早”字,讓小小馬鈴薯成功增值;也讓業內人士看到在較低結構調整成本下,迅速擴大黑龍江省馬鈴薯種植面積的現實可行。“超早熟通過縮短生產周期,讓黑龍江省馬鈴薯同獲巧上市、大空間、高效益三大優勢,可以作為黑龍江省發展馬鈴薯第一大省的一個戰略選擇。”尹作全說。
1995年以前,黑龍江省是全國馬鈴薯生產第一大省。那時,不僅種植面積、總產量、出省數量居全國第一,并且都落第二“一大截兒”。近年來,黑龍江省馬鈴薯風頭減弱,種植面積在全國各省排名最低時排到15位,最好時僅第7;云南、貴州、四川、河北、甘肅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不斷趕超,有的單省面積甚至超千萬畝。
打造馬鈴薯第一大省急需擴面積
“曾經”二字,道出了龍江馬鈴薯的今昔與興衰。目前,黑龍江省馬鈴薯無論是種植面積、單產水平還是出省數量、脫毒種薯覆蓋率,都與發達省份有較大差距。
但是,作為全國重要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科技創新平臺及人才培養基地,黑龍江省馬鈴薯的基礎優勢也顯而易見。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所長盛萬民說,國家馬鈴薯改良中心、國家種質克山馬鈴薯試管苗庫……幾乎所有國家級馬鈴薯科研單位都落戶在黑龍江省,黑龍江省不僅建立了推廣全國的馬鈴薯原原種高效生產技術體系,還建立了科學規范可復制可推廣的單產3000公斤/畝種薯綜合生產技術體系。近年來,馬鈴薯加工業已率先復蘇——全省從事馬鈴薯精淀粉、薯條、薯片、全粉等各類產品加工的企業總數達5000余家,其中5000噸以上規模加工企業39家,年處理原料薯能力600萬噸。
“當務之急是迅速擴大種植面積,把規模搞上去……”提及打造馬鈴薯第一大省,業內人士均力主首攻規模擴張。
形勢
馬鈴薯崛起機遇絕佳
從事30多年馬鈴薯育種栽培科研的高級農藝師、寒地黑土馬鈴薯研究所所長尹作全堅信,未來發展馬鈴薯,只有黑龍江最具優勢。“未來農業生產,水資源是最大的制約條件。縱觀國內,只有黑龍江一個省份,具備全境用自然降水生產馬鈴薯的條件。”尹作全說。
2020年11月,由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個國家正式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為中國馬鈴薯對外貿易帶來了絕佳的機遇和巨大的空間。
黑龍江馬鈴薯一季生產,品質好,因為可以窖儲,產地出貨從每年7月可以一直出到次年5月,穩定的貨源是構成貿易優勢的首要前提,這使我們在產地競爭中占據了貨源優勢。“種植超早熟馬鈴薯,最早在7月初就上市,比常規品種提前一個月左右,而此時,正是國內馬鈴薯供貨空當期。南方由于天氣炎熱無法生產,北方一季馬鈴薯還未收獲,青黃不接催生了市場需求、推高了市場價格,倒推種植效益翻番增長。”尹作全道出黑龍江省發展超早熟馬鈴薯大有可為的第三張王牌。
亮色
超早熟馬鈴薯
60天收獲畝效益2000元
經過近兩年的調研考察,今春,蘭西縣紅光鎮作出一項重要決策:由鎮村兩級干部帶頭出資入股,示范種植超早熟馬鈴薯500畝,“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同時,計劃用3年時間發展到5萬畝。
毗鄰呼蘭河的紅光鎮,有河灘地3.5萬畝,其中農民應分田5000畝,國有隊用耕地3萬畝,由各村對外發包,種植品種基本都是玉米。呼蘭河汛期通常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正是玉米灌漿的關鍵期,過水面積基本絕產。過去,這些耕地是幾年被淹一回,但近4年來,由于水大,幾乎年年被淹。“為了避開汛期水患,我們從選擇早熟作物入手,爭取在洪水到來前收獲,先后嘗試改種黏玉米、小麥等,效果不好。自打前年接觸到超早熟馬鈴薯,就一直跟蹤研究,先后到克山、內蒙古牙克石等地實地考察,組織專家進行技術培訓,邀請外地能手現身說法做效益比對,最后才作出這個決策。”鎮黨委書記郭朝臣說。
紅光鎮的決策動力還來自身邊的成功樣板。該鎮紅光村謝家崗屯村民欒慶有,去年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種了23畝超早熟馬鈴薯,4月27日種,7月初收,就60多天,畝效益達2000多元。這讓他大喜過望,今春早早就把種薯買了回去。
紅光鎮的情況并非個例。
從省氣象部門了解到,近十年全省夏季降水呈現變多的變化趨勢,尤其是2018年~2020年降水明顯偏多,1961年以來降水排在前四位的年份均在這十年出現,2019年降水量居1961年以來的歷史第一位。來自水利部門的數據顯示,全省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2881條。
據調查,僅蘭西縣境內呼蘭河兩岸的三個鄉鎮紅光、通江、太平川鎮,就有汛期季節性上水的“河灘地”12萬畝,全省有數百萬畝。由于氣候變化,其中一些耕地在仲夏時節連年受淹,農民苦不堪言。不種不甘心,種了怕被淹,萬分無奈。若在雨季到來之前完成收獲,這部分土地就可以成為一個全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這些耕地多土壤肥沃、腐殖質含量高,有很大部分,特別是含沙量高的地塊非常適合馬鈴薯生長,正好為擴大馬鈴薯種植規模提供了耕地保障。
蘭西鎮向陽村探索的薯菜套復種,給出超早熟馬鈴薯的另一個成功應用模式。經過近10年發展,該村已經建成核心區3500畝的薯菜套復種園區。
蘭西鎮黨委副書記郝天寶說:“向陽村的薯菜套復種模式主要是采取栽種早春馬鈴薯,復種秋白菜、蘿卜、小蔥等作物,為了調茬,有時套種香菜、白露蔥及各種小菜。早春馬鈴薯采取蔞式催芽、覆膜栽培技術,每年3月初在室內進行催芽,4月初移植到大田栽種,7月上旬開始收獲,這個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馬鈴薯上市時節,正好抓住了南方馬鈴薯已售完、北方馬鈴薯還沒成熟的市場空當期,價格非常好,每斤批發價能達到0.8元。基本上馬鈴薯和白菜復種,畝純收入能達7300多元;如果復種小蔥,畝純收入在4600元左右,所以村民都愿意馬鈴薯套復種秋白菜。馬鈴薯收獲后,7月下旬開始種植秋菜,這樣就實現了一年種兩茬作物。”
專家建議
多模式應用令超早熟馬鈴薯可堪重任
超早熟馬鈴薯打破了高寒地區農作物一年只能一季生產的傳統生產模式,除了在中南部地區發展薯菜、薯糧套復種和在季節性上水地塊推廣一季種植,超早熟馬鈴薯還有第三個應用模式:利用菜園子發展小規模大集群式的人工兩段式收獲模式,第一批馬鈴薯6月下旬就可上市,單價可達1.5元以上,畝效益至少3000元。
播種前40天,困種催芽;播種前15天,按芽眼切塊,埋土催芽;栽種時覆膜,再輔以促早熟調節劑的應用——超早熟馬鈴薯之所以能提前20多天甚至一個月上市,是良種良法共同發力的結果。
一個“早”字,讓小小馬鈴薯成功增值;也讓業內人士看到在較低結構調整成本下,迅速擴大黑龍江省馬鈴薯種植面積的現實可行。“超早熟通過縮短生產周期,讓黑龍江省馬鈴薯同獲巧上市、大空間、高效益三大優勢,可以作為黑龍江省發展馬鈴薯第一大省的一個戰略選擇。”尹作全說。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m.xiaofangjjdc.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