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滾滾農忙時。溫嶺市塢根鎮洋呈村的稻田里,收割機開足馬力,機艙里一會兒就裝滿了600公斤左右的谷粒,隨著運谷車忙碌往來,種糧大戶王靈江也將結束今年單季稻的最后一茬收割。而在20個小時后,當天收割的新米就能出倉。如此高效,正是溫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大縮影。
“機器換人”農業增效的助力劑
溫嶺是傳統農業大市,也是全省糧食重點產地之一,有著“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市)”等榮譽。身為“第二批國家現代化農業示范區”,溫嶺近年不斷跟進農業“機器換人”創建示范工作,縱深推動農業機械化。
箬橫鎮的朱齊軍是當地的種糧大戶,他創辦的箬橫糧食專業合作社同時也是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看到種糧奔頭”而放棄汽修工作的他,已將種植規模擴展至2000多畝。提及如今的發展成就,朱齊軍笑笑說,這都是機械化的功勞。
“1995年的時候外地就有人用收割機了,當時我這田里還要雇近百個小工。”精細地算了一筆賬之后,朱齊軍便下定決心,花四五萬元買了一臺小型收割機。“買機器的這筆錢是當時家里所有的積蓄,但我覺得這錢一定要花,也花得有價值。”隨著人力成本減少,收割效率提升,朱齊軍的口袋也逐漸“鼓了起來”。
在嘗到機械化的甜頭后,朱齊軍并未止步。從逐步購進各類國產農業設備,到2012年貸款購買七八十萬元的進口農機,再到近兩年實現收割-脫粒-烘干-稻米加工全程機械化。借助農業機械化,朱齊軍的規模化種植之路越走越寬闊。
“機械代替人是必定的,想大規模高質量發展就得借助機械化的力量。”朱齊軍表示,隨著最近幾年單季稻與西藍花輪作帶來更大收成,如何進一步擴大機械化在農業種植中的增效作用成了他的未來計劃之一。“我們的西藍花銷往全國各地,每年大概畝產在2700斤左右,但種植的人力成本還是很高的,所以我跑了很多展會,明年想實現機械栽苗。”
在溫嶺,朱齊軍并非個例。2016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的意見》出臺后,溫嶺立足農業農村發展實際,以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為重點,整體推動果蔬栽培、茶葉等幾大特色產業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裝備的引進示范和推廣。
“目前,溫嶺的水稻生產過程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2019年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2.5%。”溫嶺市農機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溫嶺已成功創建了3個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鎮,11個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
“數字農業”為產業發展注入活水
創立“數字農業云平臺”,輔助農業生產決策的管控和實施,優化農業產業鏈運營;建設以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裝備等主要技術為支撐的“數字農業”示范園區,推動農業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近年來,除了縱深推動農業機械化,溫嶺還結合時代發展要求,融入科技力量,構建智慧農業溫嶺模式。
打開手機軟件,點擊施肥或灌水功能,確定操作后,就能在同一時間內完成230畝作物的施肥或澆灌。走進溫嶺“數字農業”示范園區之一的溫嶺吉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大棚內,一套智能水肥灌溉設備立即映入眼簾。
“這套設備是我們在2017年花了280萬元買的,應用覆蓋1800畝的園區,有了這套設備,我們的施肥澆水更科學化、精準化了,種出來的瓜果更有品質保障。”溫嶺吉園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辛宏權表示,這相當于在自家的大棚里搭了一個智慧農業的總控制室。
在溫嶺,提及吉園果蔬和這套智能的“大家伙”,行業內的農戶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身為溫嶺西瓜種植的翹楚,吉園果蔬每年都要供銷大量西瓜至全國各地。“去年,我們單靠銷售西瓜,收入就超6000萬元。”辛宏權的妻子馮云芬說。
從打響“溫嶺西瓜”的品牌到在全國多地開辟種植基地,一路走來,數字化農業為吉園果蔬帶來多番紅利。而在溫嶺,類似吉園果蔬這樣,主動將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產業發展的農業經營主體還在不斷增加。截至目前,溫嶺全市已有32家農業經營主體建成并投入運行自動化、智慧化農機裝備及物聯網系統,涉及畜牧水產養殖、果蔬栽培、食用菌種植、茶葉生產等產業。
“機器換人”農業增效的助力劑
溫嶺是傳統農業大市,也是全省糧食重點產地之一,有著“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市)”等榮譽。身為“第二批國家現代化農業示范區”,溫嶺近年不斷跟進農業“機器換人”創建示范工作,縱深推動農業機械化。
箬橫鎮的朱齊軍是當地的種糧大戶,他創辦的箬橫糧食專業合作社同時也是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看到種糧奔頭”而放棄汽修工作的他,已將種植規模擴展至2000多畝。提及如今的發展成就,朱齊軍笑笑說,這都是機械化的功勞。
“1995年的時候外地就有人用收割機了,當時我這田里還要雇近百個小工。”精細地算了一筆賬之后,朱齊軍便下定決心,花四五萬元買了一臺小型收割機。“買機器的這筆錢是當時家里所有的積蓄,但我覺得這錢一定要花,也花得有價值。”隨著人力成本減少,收割效率提升,朱齊軍的口袋也逐漸“鼓了起來”。
在嘗到機械化的甜頭后,朱齊軍并未止步。從逐步購進各類國產農業設備,到2012年貸款購買七八十萬元的進口農機,再到近兩年實現收割-脫粒-烘干-稻米加工全程機械化。借助農業機械化,朱齊軍的規模化種植之路越走越寬闊。
“機械代替人是必定的,想大規模高質量發展就得借助機械化的力量。”朱齊軍表示,隨著最近幾年單季稻與西藍花輪作帶來更大收成,如何進一步擴大機械化在農業種植中的增效作用成了他的未來計劃之一。“我們的西藍花銷往全國各地,每年大概畝產在2700斤左右,但種植的人力成本還是很高的,所以我跑了很多展會,明年想實現機械栽苗。”
在溫嶺,朱齊軍并非個例。2016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的意見》出臺后,溫嶺立足農業農村發展實際,以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為重點,整體推動果蔬栽培、茶葉等幾大特色產業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裝備的引進示范和推廣。
“目前,溫嶺的水稻生產過程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2019年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2.5%。”溫嶺市農機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溫嶺已成功創建了3個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鎮,11個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
“數字農業”為產業發展注入活水
創立“數字農業云平臺”,輔助農業生產決策的管控和實施,優化農業產業鏈運營;建設以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裝備等主要技術為支撐的“數字農業”示范園區,推動農業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近年來,除了縱深推動農業機械化,溫嶺還結合時代發展要求,融入科技力量,構建智慧農業溫嶺模式。
打開手機軟件,點擊施肥或灌水功能,確定操作后,就能在同一時間內完成230畝作物的施肥或澆灌。走進溫嶺“數字農業”示范園區之一的溫嶺吉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大棚內,一套智能水肥灌溉設備立即映入眼簾。
“這套設備是我們在2017年花了280萬元買的,應用覆蓋1800畝的園區,有了這套設備,我們的施肥澆水更科學化、精準化了,種出來的瓜果更有品質保障。”溫嶺吉園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辛宏權表示,這相當于在自家的大棚里搭了一個智慧農業的總控制室。
在溫嶺,提及吉園果蔬和這套智能的“大家伙”,行業內的農戶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身為溫嶺西瓜種植的翹楚,吉園果蔬每年都要供銷大量西瓜至全國各地。“去年,我們單靠銷售西瓜,收入就超6000萬元。”辛宏權的妻子馮云芬說。
從打響“溫嶺西瓜”的品牌到在全國多地開辟種植基地,一路走來,數字化農業為吉園果蔬帶來多番紅利。而在溫嶺,類似吉園果蔬這樣,主動將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產業發展的農業經營主體還在不斷增加。截至目前,溫嶺全市已有32家農業經營主體建成并投入運行自動化、智慧化農機裝備及物聯網系統,涉及畜牧水產養殖、果蔬栽培、食用菌種植、茶葉生產等產業。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m.xiaofangjjdc.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