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花博會的建設基礎原本是水稻田,蝴蝶造型的世紀館等建筑都是國內首創,歷屆花博會沒有類似的建設經驗,但我們做到了!”在光明花博會項目建設團隊身后,是花博會地標性建筑世紀館——一只振翅欲飛的巨型蝴蝶,翼展近300米。
5月21日至7月2日,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簡稱“花博會”)將在崇明區舉辦,最近各項建設工程已進入沖刺階段。光明食品集團作為本屆花博會的建設方,主要領導掛帥成立花博會指揮部,抽調旗下各公司骨干力量和專業人員組成項目建設團隊,自2019年5月起進駐花博園區。歷經700多天奮戰,這支團隊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讓巨型蝴蝶在水稻田上破繭而出,更打造了“一夜成林,百花齊放”的盛景。
5種泥土、200種樹、1000種花
說起花博會,很多人會想到蝴蝶造型的世紀館。這一造型寓意“蝶戀花”,因為花博會是展示我國花卉產業成果的盛會。對光明花博會項目建設團隊來說,不僅要協調各方完成世紀館等基礎建設,而且得為全國各地的花木提供最好的生長環境。
“花博會原址的土壤并不適合種花。”苗木組負責人諸偉琦介紹說,崇明島表層原土存在堿性、質地黏重、養分含量低、排水性差等缺陷,不太滿足各類花草的生長需要。
為此,他帶領團隊天天研究泥巴。在3種典型植物、10余種原材料、79種配方的栽培實驗后,最終根據花博會主要植物類型匹配度和不同施工地理條件,確定了5種種植土配方,用來改良園區土壤。
接著,他們建立了一座一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配方土生產工廠?;ú@區地表五六十厘米厚的土被收集運輸至工廠,加上黃沙、有機肥草等拌合,形成配方土,再覆蓋至整個園區的綠化花卉種植區域,為花木種植打好基礎。
土壤有了,可以種樹了。去年春天,疫情防控形勢還十分嚴峻,諸偉琦卻坐不住了,“得去全國找適合花博會的苗木,送到上海移栽,盡快讓草木適應崇明的土壤和氣候。”苗木組分成四五個小隊,從南到北,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走訪了全國17處苗木基地,考察了300多個不同種類的苗木園圃,玉蘭、楓楊、合歡、欒樹、櫸樹、樸樹等一種一種看過去。有合適的,盡快確定采購運輸方案,移栽至花博園區。
令諸偉琦記憶尤深的,是一棵紅玉蘭。玉蘭園是花博會“六園”之一,根據前期規劃,里面將有一棵紅玉蘭作為重要景點。為了這棵“坐鎮”全場的紅玉蘭,苗木組找遍全國各地的玉蘭種植基地,就是沒遇到合適的。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河南南陽查看其他苗木品種時,意外發現了一棵理想的紅玉蘭,迅速將它送到上海,“歡迎大家屆時去玉蘭園欣賞這棵紅玉蘭,樹形、花型都很漂亮。”
經過苗木組的不懈努力,花博園上演了“一夜成林”的壯觀景象:來自全國各地的苗木源源不斷地送到上海,落地生根。最初,是一天300棵、400棵;后來,變成了一天700棵、800棵。截至3月底,苗木組在花博會園區累計種植7萬株苗木,涉及200多個品種。
說起花博會,很多人會想到蝴蝶造型的世紀館。這一造型寓意“蝶戀花”,因為花博會是展示我國花卉產業成果的盛會。對光明花博會項目建設團隊來說,不僅要協調各方完成世紀館等基礎建設,而且得為全國各地的花木提供最好的生長環境。
“花博會原址的土壤并不適合種花。”苗木組負責人諸偉琦介紹說,崇明島表層原土存在堿性、質地黏重、養分含量低、排水性差等缺陷,不太滿足各類花草的生長需要。
為此,他帶領團隊天天研究泥巴。在3種典型植物、10余種原材料、79種配方的栽培實驗后,最終根據花博會主要植物類型匹配度和不同施工地理條件,確定了5種種植土配方,用來改良園區土壤。
接著,他們建立了一座一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配方土生產工廠?;ú@區地表五六十厘米厚的土被收集運輸至工廠,加上黃沙、有機肥草等拌合,形成配方土,再覆蓋至整個園區的綠化花卉種植區域,為花木種植打好基礎。
土壤有了,可以種樹了。去年春天,疫情防控形勢還十分嚴峻,諸偉琦卻坐不住了,“得去全國找適合花博會的苗木,送到上海移栽,盡快讓草木適應崇明的土壤和氣候。”苗木組分成四五個小隊,從南到北,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走訪了全國17處苗木基地,考察了300多個不同種類的苗木園圃,玉蘭、楓楊、合歡、欒樹、櫸樹、樸樹等一種一種看過去。有合適的,盡快確定采購運輸方案,移栽至花博園區。
令諸偉琦記憶尤深的,是一棵紅玉蘭。玉蘭園是花博會“六園”之一,根據前期規劃,里面將有一棵紅玉蘭作為重要景點。為了這棵“坐鎮”全場的紅玉蘭,苗木組找遍全國各地的玉蘭種植基地,就是沒遇到合適的。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河南南陽查看其他苗木品種時,意外發現了一棵理想的紅玉蘭,迅速將它送到上海,“歡迎大家屆時去玉蘭園欣賞這棵紅玉蘭,樹形、花型都很漂亮。”
經過苗木組的不懈努力,花博園上演了“一夜成林”的壯觀景象:來自全國各地的苗木源源不斷地送到上海,落地生根。最初,是一天300棵、400棵;后來,變成了一天700棵、800棵。截至3月底,苗木組在花博會園區累計種植7萬株苗木,涉及200多個品種。
花博會更少不了花。在花卉組負責人池堅帶領下,團隊從2019年,用一年多時間試種了2452種花卉,目的是找出適合崇明地區且花期在5月至7月間的品種。最終,只留下繡球、樹樁月季、芍藥、萱草、彩葉芋、紅掌、超級鳳仙、大花海棠等1020個品種。
1000多個品種的花卉足以將花博會裝點得姹紫嫣紅,但花卉組仍不滿足。池堅舉例說,繡球花以紅色、紫色為主,而花卉組選育了一些雙色繡球花,并通過技術手段,將繡球花花期從5月延長至7月。還有,荷花本來7月底、8月初盛開,菊花秋天盛開,為讓這兩大中國名花不缺席花博會,花卉組經過精心培育和花期調整,讓它們都能在5月下旬綻放。
助力發展高質量花卉產業
光明花博會項目建設團隊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參與市政府重大工程,加上工程涉及很多“全國首次”乃至“全球首次”,挑戰不言而喻??僧斢浾咴儐栠@支團隊的體會時,沒有人談個人體驗,卻都說“最擔心被疫情耽擱”。
旁觀者看到,為了克服疫情影響、按時完成任務,多少建設者放棄“小家”,奔波在花博園里。
項目建設組顧冉,走路帶風,步幅大、頻率高。即便這樣,他還覺得不夠快,隨口就報出一組數據:“花博會建設組要完成園區8個建設目標、24項建設任務、82個建設管理項目,以及配套的東平小鎮3個地塊、5個項目的土地收儲和7個項目的建設任務。怎么能不抓緊每一分鐘?”去年春節期間發生疫情,他立刻放棄休息,直奔工地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在各方共同推進下,花博會于去年2月中旬復工建設,成為上海首批復工的重大工程項目之一。
苗木組蔡臻是農工商綠化的負責人,員工們原本覺得,以他的身份,在工地只要“動動口”。誰知,入駐花博園區后,蔡臻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奮斗在施工第一線。疫情發生后,他只關心兩件事:一是防疫,二是工期。最讓他驕傲的是,即使在去年疫情走勢尚不明朗時,也沒有耽誤春天這一種樹的最佳季節,“我們在去年4月30日前完成了4.4萬株地栽苗種植。”
原光明地產總工程師袁小忠在2017年3月崇明區申報花博會方案時,曾連夜組織團隊用三天時間把“花開中國夢,迎接建黨百年”的設計理念融入申辦概念方案,協助崇明區獲得了花博會主辦權。當年11月,他因勞累過度,突發前兆性心梗被送進搶救室,醫院連開兩張病危通知單,搶救持續了整整四個小時。轉危為安后,袁小忠繼續回到花博會建設一線。去年8月,他退休了,卻選擇帶上徒弟們,以“袁小忠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名義,繼續留在現場。袁小忠說,只有花博會順利召開,他才能安心退休,“1976年,我在東風農場開始工作,就是花博會的所在地。現在,我是‘從原點到原點’,要讓花博會成為我職業生涯的圓滿句點。”
眼下,花博會建設正在收尾沖刺,整個光明花博項目建設團隊又把目光看向花博會開幕后——呈現一場“永不落幕的花博盛會”,助力上海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
光明食品集團主要負責人表示,上海已經發布《關于推進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高品質生活的意見》,到2025年要建設國內一流的特色花卉研發中心、種源生產繁育中心、花卉交易中心和家庭園藝服務中心。他們為花博會所研發的新技術、建設的新項目,恰恰能服務這個目標。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m.xiaofangjjdc.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